都昌网

标题: 也谈西方超现实主义诗歌 [打印本页]

作者: 国学    时间: 2015-10-16 09:24
标题: 也谈西方超现实主义诗歌
都昌:                      也谈西方超现实主义诗歌

    文学虽谈不上什么进步,但有优劣之别,西方超现实主义诗歌风行欧美几十年,对中国现代诗影响至深,尽管这阵风过去多年,但其优劣仍然值得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学习写诗的时候,报刊上登载的大都是仿写超现实主义的诗歌,词语胡乱搭配,逻辑上互不相容又不受理性监督,呓语不知所云,令人望而生畏。2000年前后,我集中精力想写一段时期的散文,又读到了柔刚翻译的《西方超现实主义诗选》,由美国爱德华·B·格梅恩编著,但也只是翻翻,吃不进去,后来几次搬家,这本书已不知所踪。但有一首叫《一首诗像一颗手榴弹》的诗,至今还有印象,现在想写这篇文章时,就从网上找了来,这是美国诗人海因斯的作品。
    造它出来,让它滚下一层楼梯,
    放它到罪犯的帽子底下,
    或者随便扔到字纸篓里
    在那些头脑里出了毛病的政治家们的办公桌之间。
    它滚下铺地毯的楼梯
    或者安安静静地留在
    它的用铅丝或柳条编成的巢穴里,
    它突然怒放,
    开出蓬乱的花朵,那些可怕的花瓣
    焚烧,留下伤疤……
    它的废纸土壤着了火,
    帽子被炸出帽架
    五、六张脸猛可地、
    永远地变了样……
    将会有许多许多诗
    用手榴弹的形式写成——
    一块坚硬的金属片飞出
    可能推翻一个政府。
       柏拉图经过考察得出:诗人具有“反理性的本性”。美国诗人乔治·桑塔亚那甚至认为“在艺术中异端便是正统。”反理性,一直是诗人高扬的一面大旗。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而“达达”一词没什么意义,就是想以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积博得效果。
    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也是注重无意识、非理性,注重内心世界和无意识领域的开掘,具有实验性,尤其在修辞上有所创新,比喻庞杂、想象离奇,却又不考虑文字之间的联系和美学效果。诸如“脚后跟引爆了楼梯的洞穴”、“悬在我生殖器的不是这甜嫩的洋葱”、“清晨缓缓地淌过青肿的蔬菜/像一滴汗落在我手纹上”、“太阳肿成巨大的叶子的运河”之类,颇费猜思。现在看来,超现实主义诗歌也不是没有好作品,像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圣诞驶车送双亲回家》就别有深情。
    穿过风雪,我驶车送二老
    在山崖边他们衰弱的身躯感到犹豫
    我向山谷高喊
    只有积雪给我回答
    他们悄悄地谈话
    提到提水、吃橘子
    孩子的照片,昨晚忘记拿了
    他们打开自己的家门,身影消失了
    橡树在林中倒下,谁能听见?
    隔着千里的沉寂
    他们这样紧紧挨近地坐着
    好像被雪挤压在一起  
    超现实主义诗歌没能达到“解放诗歌”的预期,很多文本不可卒读,能让人记住、能流传的不多,幸而纳入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不少诗人后来转了型,进一步成就了自己。
(都昌网-www.dcxw.org)转载




欢迎光临 都昌网 (http://www.dcxw.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