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高考,我省首次将金属探测仪引入高考考点,考生进考场的时间也提前到考前40分钟以上,考生进场前,必须先过安检,这让第一次接触探测仪的考生们难免有些紧张。探测仪会对哪些随身物品敏感?哪些东西将被拒之门外?当警报器响起时考生又该怎么办?昨日,记者走进高考考点,为考生们揭秘这个神奇的探测仪。 真人体验 全身扫一遍警报响四次 对于今年高考的考生来说,金属探测仪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东西,大家对其有着多种猜测。昨日,记者在合肥八中见到了探测仪的“真身”。长约40厘米的机身由探测仪和手柄两部分组成,类似于火车站安检时扫描全身的那个检测设备,手柄上面印有“合肥市国家教育考试专用”字样。 “考生进考场之前,监考老师需手持探测仪,将学生全身扫描一次。排除夹带的可能后,考生才可进入考场。”合肥八中教务处主任王甬生告诉记者,这几天学校已经对监考老师们进行了岗前培训,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探测仪的使用。那么进考场前,探测仪是怎么工作的呢?记者随后提前体验了一次高考安检。 根据要求,记者笔直站立,双手自然下垂,王甬生手持金属探测仪,由正面至背面,自上而下地扫一遍。 当探测仪经过颈部时,探测仪第一次发出“嘀嘀”的持续警报声,“这是你戴的项链被检测到了。”王甬生说。在此后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探测仪又发出了三次警报,一次是经过胳膊时,手腕上的手表引发警报;一次是划过裤兜时,装在兜里的一把钥匙被检测出来,最后一次是因为手中拿着手机。
□提醒 特殊考生可开证明 使用探测仪后,考生携带东西要注意了。手表、手机、钥匙等,都不要带在身上,交给送考的父母收着。女孩子爱美,但是项链、耳环考试时最好也摘掉。还有一部分特殊考生要提前做好准备。“今天有一个家长咨询我们,考生听力有问题,一直佩戴耳蜗和扩听器,问检测时怎么办。”王甬生建议,类似的考生例如镶金属牙齿的、因手术体内留下钢钉、钢板的,检测时警报可能会响。“这类考生,可以提前到医院开证明。”王甬生说,考生听到“嘀嘀”声,不必过分紧张。一般情况下,在考生接受检查时,如果出现报警,监考老师会主动询问考生并要求考生出示相关金属物品,考生只要配合老师找到原因,及时作出解释,然后把不允许带进考场的东西交给监考老师保管,再经监考老师复检,确定无禁带物品后,就能进场了。不过为了检测的效率考虑,考生还是尽量不要携带金属首饰等,以防探测器报警影响进场速度。
□释疑 探测仪不会有辐射 探测仪这么灵敏,会不会有辐射?近日,一些关于探测仪辐射较大的传闻也在一些家长朋友圈和微博里传播,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恐慌。对此,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新闻发言人胡雨生表示,探测仪其实和大家在机场和火车站进行的安检是一样的,在一些省份已开始使用,并没有辐射,家长和考生不必担心。“金属探测仪它本身并不会发出信号,这就没有辐射的可能了,读理科的高中生都明白其中的工作原理。”王甬生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他告诉记者,其实金属探测仪利用的就是“电磁感应”的原理,当通电的线圈经过铁块,移动的同时,周围的磁场会发生变化,发出信号,从而发出警报声,其本身并不是发射信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