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昨日上午,京汉大道与江汉路交会路口一工地附近,“施工现场管理八不准”的标语被随意涂鸦,破坏城市形象 见习记者 郭良朔 摄
本报讯(记者鞠頔)武汉每天产生垃圾6000余吨,与全国不少城市一样面临“垃圾围城”的尴尬。业内专家表示,垃圾分类处理是促使垃圾减量化的最有效方法。我市自2001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13年过后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走上街头进行探访。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汉口新华路、江汉路等人流密集区探访,发现路面十分整洁,路上极少有人随手丢垃圾,基本都能将垃圾入桶。然而记者观察到,很多市民丢垃圾时,却对垃圾桶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提示字样没有感觉,随意将手上的废弃物扔入桶内,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
在汉阳国博中心车展现场,大量汽车厂商在向来往观众发放产品宣传单,不少市民手里拿着厚厚一沓传单,随意扫一眼便丢入垃圾桶内。记者看到一起入桶的还有方便面、盒饭等餐厨垃圾。场内清洁工表示,车展期间每天要产生近百吨垃圾。
随后,记者来到汉口北湖街一高层住宅楼内,看到每层楼的公共空间均放有一个半米多高的白色垃圾桶。记者看到,垃圾桶内除了有一些常见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垃圾桶旁还有沙发、席梦思床垫等生活家具及少部分建筑垃圾。小区居民王女士介绍,楼层住户所有垃圾都丢在这个桶内,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据了解,我市1996年起引进分类垃圾箱,当年投放2000多个,至今全市主次干道投放分类垃圾箱十余万个,但全市分类垃圾的回收率却不足10%。垃圾分类难以推进,除了部分路段、场所没有设置分类设施,是否还由于市民嫌麻烦?
记者探访发现,丢垃圾时除部分人缺乏分类意识,还有不少市民表示,分类投放只是举手之劳,就是缺乏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不知该如何分类。
市民宋先生对记者说,他只知道塑料袋、玻璃瓶等常见废弃物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其他的确实拿不准。有一次儿子问他卫生纸应该扔在哪个垃圾桶内,他说肯定是可回收呀,结果回家上网一查,却发现卫生纸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大人都搞不懂,何况孩子了”。
汉口北垃圾焚烧发电厂负责人表示,每年寒暑假都有不少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他们发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极少有同学能说清楚垃圾到底该怎样分类,平时能做到垃圾分类的同学就更少。他呼吁,垃圾分类投放应当从小抓起,学校除了引导学生,还应将垃圾分类基本常识写入中小学教材。
邀您为垃圾分类支招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介绍,1吨废纸回收后处理可以得到0.7吨新纸,17棵大树可能被就此挽救;1吨易拉罐回收处理后可以获得1吨铝材……
我市推行垃圾分类已经13年,很多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尚在养成中,也有很多市民缺乏垃圾分类知识。您知道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吗?您所居住的小区有分类垃圾桶吗?您知道多少垃圾分类知识?愿意让“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各归其主吗?推进垃圾分类,您又有什么妙招?
昨日上午,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附近,餐具、果皮等垃圾无人清理,令周边环境大打折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