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2015-3-5 15:45 |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首先说,杨廷贵先生的这篇文章很长,但语言组织很精练,论点也很多,很杂,一般人没有耐心仔细的去读完它,这两日反复细看了几遍,发现有很多扯蛋的地方。有些重要论点完全就是臆想当然,毫不客观,无法令读者信服。甚至在这篇文章中我似乎察觉到作者有某些阴暗不可告人的隐性目的。
一,作者杨廷贵从古称“番邑,番县”中的“番”字,竟可以得出都昌是番人后裔的结论,真是令人惊诧万分,我十分怀疑作家是否为了博人眼球才有如此哗众取宠之结论。因为作者这个论点毫无明确可以支撑的立据,完全是牵强附会凭着个人的“想像”或“猜想”抛出这个荒谬论点。“番”字,并非特指少民或外邦,关键是作家根本没有搞明白番邦中的“番”字是怎么得来的,番字,本义是形容动物的两排足迹相互交替,而在古代,帝王会选定某个特殊的日子统一接见各地异族首领或使节,为什么要统一接见?那是为了不给人造成厚此薄彼的错觉,届时异族或外族的人站在两边,中华帝王会带着翻译在中间走过与他们相互交谈寒暄,因为要两边相互交替的打招呼,而且还带了翻译,故此才有“番邦”一说。而“番邑”的番字,却明显不是用来形容外族,作家也引经据典说:“吴、楚地,属番邑”,其实,当中这个番字,只是表述该地的地域归属长期不固定,一会儿属楚,一会儿属吴,两边归属相互交替。这么简单的意义,却被作家想当然的以为“番”字是特指形容少数民族,真是令人失笑。
二,英布在叛乱之前没有任何人逼迫他,是他自己听信小人馋言,所谓的不被刘姓家族所容,乃是造反的结果,而不是造反的原因。。再有,谋反者被诛九族并枭首示众,在古代律法中再正常不过,与民风有何关系?英布造反被杀,并按正常的法律程序的枭首示众,居然被作者扯到了当地的民风彪悍不服管理上。太扯蛋了吧?
三,刘邦取得政权后对全国进行文化统一,有何不妥?文革是伟大的文化运动,尽管失败了,但没想到对作者刺激这么大。作者连用了几个词形容文革,“人性压抑、精神灰暗、人身极度不自由”,可想而知,作者内心里是多么仇恨文革。其实,在人类进化和发展历史中,肯定少不了血与火的洗礼,从野蛮到文明,必然有征服和教化的过程,这就是历史规律。
四,怎么感觉作者要为刘士毅、曹浩森两位树碑立传一样,国民党败退时,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的并不只有都昌的几位吧?他们究竟是逼不得已,还是反动到底,或是顽固不化,或许,只有他们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了,但是,请作者,别将他们跟江万里相提并论。他们如果真能和江万里、余应桂的忠心不二相比,那他们就不会逃窜到台湾了,这帮渣子只晓得龟缩在小岛上几十年,从不敢反攻大陆,还什么性格,运气使然,真是笑死人。也不知作者是否得了刘家曹家多少援助与好处,或是作者本身就是政府人员,出于对统战工作的需要?作者所谓的国民党败退台湾竟然说成是“性格和运气使然”,这种模棱两可的词语,莫不是在隐晦暗示作者对现政权的不满?倘若如此,那可断定作者其心可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