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两个月,都昌县徐埠镇“85后”小伙袁换中经历脱胎换骨式的人生转折——他以每天的奔忙日晒和瘦身7.5公斤的代价,完成了从外出务工者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入门考”。望着750亩稻秧绿意盎然,袁换中找到了种田的感觉:“咬牙坚持就习惯了,现在我有信心和父亲合力,多种粮,挑大梁!” 从茫茫然外出务工到回归农业这个历久弥新的主业,小袁的人生变迁,是九江2000余户新型职业农民“抢地”种粮、大规模流转经营的一个缩影。 今年29岁的袁换中在杭州做了5年装修工。去年,袁换中的父亲袁柳州首次在徐埠流转经营300亩水田。秋末,袁氏父子盘点帐面,除去田租、种子、化肥、请帮工等费用,每亩纯收入达400多元。眼瞧着当地无大田可找,老袁瞄准邻近的蔡岭镇,流转入手了一块450亩集中连片的水田。父亲一声召唤,袁换中毅然辞工,于3月份回到家乡。“三控”施肥、双季机插、地力提升……面对自己闻所未闻的现代种植技术,袁换中一步步,从头学起。在农业部门指导下,他和父亲还做了江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试免移栽的精量直播技术。袁换中对记者坦露心声:“现代化种粮很费心,但远比在外面漂着踏实。今年种得好,明年我们还想扩张,朝千亩面积发展!” 在都昌县,不少新型职业农民都走在“抢地”种粮、大规模流转经营风潮的前列。徐埠镇的徐邺坐拥1200多亩水田,和合乡的曹志平搂进1100多亩水田,都成了“千字号”的种粮大户。 “好的田块,基本‘名花有主’。全市农村两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水田,已很难找了!”市农业局粮油站站长沈福生和记者算了一笔账:种粮大户根据请帮工程度不同,每亩田纯收入可达300∽1000元,收益可观。此外,种粮相比种经济作物和搞养殖,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都很小,基本稳赚不赔。 据了解,我市农业部门积极推进种粮大户示范项目,培训职业农民,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粮食规模化种植发展很快,全市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有2225户,在赣北大地流转了57.6万亩水田,占全市水田面积的四分之一。 “这些新型职业农民,以40岁左右的中青年为主。他们大多具备在外务工的经历,有知识,有眼光,种粮热情很高。”沈福生感慨道,“舆论现在充斥着一种担忧的言论,即留守老人正在老去,20年后谁来种粮,谁来养活我们?照我说,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农村和农业的希望所在!”(记者 姜月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