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前期工作被动的局面,全镇认真贯彻县委书记肖立新、县长钟有林在县四套班子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思想上对表、行动上对标,下足“绣花”功,苦战二十天,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
千方百计赶进度。一方面,目标再精准。紧扣第二阶段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照贫困村退出“八大指标”和村庄整治“七改三网”标准,对4个贫困村、32个自然村、3299户的工作量进行再精准、再核定,全面细化责任清单,倒排时间节点,做到责任到人、时间到天、措施到点,变“面上稳步铺开”为“各点全面开花”。另一方面,整治再加速。坚持边做群众工作、边推进村庄整治,千方百计从外地多调入机械设备、多聘请泥匠技工,晴天抢干,雨天巧干,做到拆旧清杂、改水改厕、改沟改路同步推进;对任务重、进度慢的薄弱村庄,白天人歇机不歇,晚上科学加班干,只争朝夕往前赶;截止目前,全镇完成拆旧528栋完成比率82%,改厕完成2309户完成比率70%,改水完成2804户完成比率85%,改沟6412米完成比率15%。
严把“三关”保质量。道路管网规划关,组织镇村干部、帮扶工作组深入每个自然村,根据地形地貌绘制村庄平面图,因地制宜规划村庄道路、污水管网的地理走向、建设标准等,避免盲目、无序建设。施工方式选定关,本着“群众主体、因村施策”的原则,结合各村青年劳力现状,引导群众选择灵活多样的施工方式。如:对青壮劳力充足的村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群众按照统一标准自发建设;对青壮劳力少的村庄特别是全家外出户,引导理事会在做好群众工作、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视情采取包工不包料或整体外包等方式,聘请专业队伍集中施工。工程监管关,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政策”的原则,对驻村工作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定点下派到所包村庄,会同理事会成员、群众代表严把项目建设的每道关口,小到污水管网走向坡度差、三格式化粪池进出管角度等,都全过程管控。
扑下身子抓落实。牢固树立“视落后为耻辱、视责任为生命”的理念,坚持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镇班子成员带头包挂重点村、难点户,带头践行“5+2、白+黑、晴+雨”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认真排查梳理工作中的问题,对理事会反映的急事,现场办公解决,决不拖到会上商量来、商量去;对拆旧清杂、改水改厕思想转化慢的群众,发扬“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的韧劲,不厌其烦地日夜上门做工作,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通过各级干部的率先垂范、真抓实干,进一步消除了理事会、部分群众等待观望、畏难迷茫等心理,有效防止了“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等现象的出现。
完善机制强保障。在压实责任、加力推进的同时,重点完善了三项机制。一是结对帮扶机制。发挥本镇村干部地缘、亲缘等优势,将6个非重点贫困村、24名干部定向安排到4个重点贫困村结对帮扶,帮扶成效与工资奖金、下半年班子换届挂钩。二是经费奖补机制。根据4个贫困村的工作绩效,按照每个重点贫困村、每个阶段1万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贫工作经费补助,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三是会商通报机制。对4个重点贫困村工作进度“一天一汇总、两天一通报”,驻村工作组每天晚上召开情况会商会,梳理当天进度,分析存在问题,安排下一日的工作;镇扶贫工作站每两天对32个自然村进度排位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尤其是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村组,点名道姓地批评包村工作组的人员,在全镇上下形成“争先恐后、竞相比拼”的浓厚氛围。(万户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