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67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中国共产党都昌历史: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二次围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5-5-8 15:1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23:28: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共产党都昌历史

    第一卷 (1921-1949)

    十章 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第四节   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二次“围剿”


    中心县委领导游击大队取得一系列战斗胜利后,游击区推进到鄱阳县的黄龙港、谢家滩、石门街;彭泽县的上十岭、严家山、定山;湖口县的棠山、流泗桥;都昌县的徐家埠、汪家墩、三汊港、土塘、源头港;东至县的上下蔓村。把彭泽的氓山、湖口的剑山、鄱阳的黄金山与武山联成一片,纵横200余里,成为皖赣边重要的游击根据地。这极大地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慌和仇恨,必欲灭之而后快。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委任刘建绪为闽浙皖赣四省“剿共”总司令,集结10几个主力师和四省保安团及地主武装,对闽浙皖赣的红军游击根据地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实行全面封锁和清剿。国民党六十一师、八十八师、江西保安团十六团和地方反共武装,对都湖鄱彭游击根据地开展了第二次“围剿”,这一次比上一次力量更集中,手段更毒辣,致使中心县委和游击大队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国民党的“围剿”部队在游击根据地的每个村庄都用树木筑起围墙,百户以上的村子都修建碉堡。例如在徐埠街就修建有4个碉堡,每个碉堡都驻扎有1个班以上的国民党部队。他们每次进攻到大港山里,怀疑是通“共匪”的村人,就烧屋和抓人,稍有反抗就予以杀害。为了割断人民群众与游击队的血肉联系,国民党反动派采用了五条毒计:一是移民并村。将乙村的群众赶到甲村,小村合并成大村,将小村的屋顶拆掉;二是强化保甲制度,实行十户“联座”,一家“犯法”,十家“有罪”;三是实行“自首”策略,根据地内的群众不管男女老幼都要登记,凡“通共”、“通匪”者,只要自首,声言概不追究;四是实行“剿匪”奖励,抓到或杀死一个“土匪”(红军游击队员),都给钱“奖励”;五是对粮食、食油、食盐等采取按人配给,如超出规定的数量,就被认为“通匪”,轻则予以严刑拷打,重则予以处死。他们还在交通沿线设卡封锁,打压红军游击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
      红军游击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被敌人隔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游击队基本上就在野山里居住,在老山涧、望晓源涧等地都是在陡壁悬崖上就地用树枝、茅草搭简易茅棚住。上下山时,要把走过地方的草抚平,消除脚印。送东西上山时,为了防止敌人跟踪,故意绕圈子,从一个山坡转移到另一个山坡,半途有人来接转。如发生情况则做下暗记,自己人一看见就立即避开,转移到另一个山头。红军游击队的生活非常艰苦,从中心县委书记到游击队队员,每人1把油纸雨伞、1条破毯子、5尺粗布,每月3块钱的伙食费、3块钱的零用钱。敌情如果不严重,每天可以吃两顿饭,饭是一次煮好,早上吃一半,另一半绑在裹腿里,到了半下午就吃冷的。菜大都是萝卜、辣椒,有时吃白饭,新鲜菜更是少见。自从敌人加强兵力进行“围剿”后,游击队员每天只能吃到一顿饭。因为在野外山上,只能用衣服把米包起来,浸在水里,让米粒发胀;同时挖个地洞,洞上面烧火,烧到火红烫手,就把火炭弄开,把衣服中已发胀的米放进洞里,上面盖土,在土上面烧火,约莫半个小时,米就成了饭。米饭虽带有土气,但很香,队员们都很喜欢吃。有时距离敌人很近,为防止暴露目标,就不能烧火,只能忍饥挨饿;有时为摆脱敌人的跟踪,一天紧急步行100多里路,也吃不到饭。实在饿了,就把生米放在嘴里嚼细吞进肚子,再喝些冷水。有时粮食吃光了,敌人围得紧,与群众的联系被隔断了,就在山上找野果和野菜充饥,甚至吃“观音土”,只要能填肚子的东西,即使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也都吃下去。有的山上无水源,就找到长有青苔的石头,把上面的苔藓刮开,再把宽芭茅插到石缝里,过一会儿,就有小水珠滴在芭茅上,半天时间可接到一小碗水,大家分着喝一点。最苦的时候是冬天和夏季。冬天大山深处严寒霜冻,大雪纷飞。游击队员大多仍然穿着秋天时穿的夹衣,脚上穿的是草鞋,寒冷刺骨。晚上有时躲进山洞藏身,有时没有山洞可住,只有把长芭茅的梢杪互相卷起来,人钻进芭茅“洞”,暖和一些。绑在裹腿中的饭好似冰粒,吃下去喉咙都要被刺伤,只好放在怀里用体温“热”一下再吃下去。夏天多雨,队员头顶雨伞,脚裹油布,双手抱枪,坐在石头上打瞌睡,蚊叮虫咬,实在难耐。绑在裹腿上的米饭,日头出来,热气一蒸就发酸变味,如有溪水就在水里冲洗再吃,如无溪水就把酸臭的米饭干咽下肚。尽管生活这样艰苦,但队员们都非常乐观,有说有笑,毫不叫苦。这主要因为田英和中心县委其他负责同志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经常给队员们上政治课,讲得通俗易懂,生动风趣,例如田英对大家说:“不要以为我们力量小,到处都有穷人老百姓,他们都是自己人,我们一支枪要抵上敌人一千支枪......”“将来革命成功,穷人翻身,我们就是国家的主人!”给全体队员坚定了革命理想和信念,树立了不怕死、能吃苦的大无畏精神。中心县委和红军游击大队在反围剿中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中心县委和红军游击队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不但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还突袭距根据地较远、敌人防守松懈的据点。1936年12月下旬,田英率领游击队奇袭国民党三汊港区公所和汪家墩的敌人据点,俘毙敌28人,获长短枪15支。国民党都昌县长娄云与军训教官李运辉带着县保安队和区义勇队为了“剿灭”游击队,东奔西跑,疲惫不堪,深感“匪徒狡狯”,“地方自治武力单薄”,电呈第五行政区保安司令酆景福派兵支援,同时电请“保安团及驻大港之三十六旅入山聚搜,以期斩获,而安后方。”不久,国民党三十六旅一个营开进根据地中心区望晓源,将周围5个村庄的群众全部赶到大港拦牛山和湖口的陈梅村,将根据地房屋的屋顶全部拆掉,粮食和锅碗等日常用品带走,使红军游击队完全失掉依靠,不能在根据地生存。
      1937年2月,中心县委决定红军游击大队跳出敌包围圈,转移到外线作战。田英率领游击队主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转战婺源、祁门、浮梁、东至、太平一带,留下少数党员干部和重伤员,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红军游击队离开都昌后,敌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行动。汪家墩区委书记张金生和共产党员邵冬生,在谭亮村和李家棚村一带活动,被反动分子杀害。在敌人自首政策引诱下,根据地中有个别人自首叛变,出卖了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共产党员曹贤春、曹光林、石家满等被捕牺牲。石书高、谢明全、张大妹等数十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关进监狱。
      中心县委和红军游击队虽然转战婺源、休宁等地,但非常记挂着都湖鄱彭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当得知国民党军三十六旅已经从都昌大港地区调走,便于1937年4月份从外线回到了根据地,一晚上烧掉了曹钥村和曹百四村两个碉堡,接着又捣毁了湖口麻园岭的碉堡。把被国民党军赶走的群众陆续接回了望晓源等地,根据地又恢复了蓬勃的兴旺局面。
      由于国民党正规部队已经调走,地方保安团势单力薄,龟缩在据点里不敢轻易出来,中心县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抓紧扩军,动员青壮年参加游击队,举办新兵训练班,同时不断打土豪和袭击敌人,筹集经费,缴获武器来扩大自己的力量。短短3个月时间,游击大队扩展到160余人,下分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饶炳成(兴国人,后在黄桥战斗中牺牲),副队长王全民,指导员翁祥来;第二中队队长谭□□,指导员曹连洪。中队各下设5个班,第一中队的班长有陈水龙、傅学渊、方明、王成昌、陈尤龙;第二中队班长有陈晓佐、张修全、刘国钧、石仕贵。还有一个直属大队的警卫班,班长黄光裕。
      武山游击根据地能在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坚持下来,都湖鄱彭红军游击大队能够发展壮大,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领导和非常好的群众。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红军游击队致胜的保证。以田英为书记、以华永标、苏远全、戴其明、邵荣兴、陈守华、石书文为委员的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除了石书文是入党不久的本地干部外,其他6人都是来自赣东北和鄂豫皖苏区的老干部、老党员,都是经过出生入死的老战士,都有着对敌斗争和群众工作经验。
      田英原名胡万生,乐平人,参与领导过乐平鸣山煤矿工人罢工的斗争,先后担任乐平总工会常委、赣东北特区雇农总工会委员长、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劳动部副部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二届执委会执行委员等职,有着非同一般的斗争经历。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田英根据省委的指示,摒弃了打硬仗、守阵地,建立苏区那套办法,及时实行战略转移,把县委委员等干部分散到彭泽、湖口、鄱阳和都昌的汪家墩、徐家埠等地,宣传发动群众,恢复各地党的组织,开辟游击区。由于有了坚强的党的领导和革命意志坚定,指挥能力强的干部指挥,红军游击队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才能坚持下来并取得胜利。
      二、坚定的革命信念是游击队战胜敌人和困难的动力。三年游击战争是异常艰苦的,头两年游击队完全住在山上,在老山涧里、望晓源涧里,就着原来的陡壁悬崖搭茅棚屋住。为了摆脱敌人的跟踪,一天要打几次仗,步行一百余里,跟敌人兜圈子,晚上要换几个地方宿营,饿了抓把米放在嘴里嚼细,再喝些冷水。粮食吃完了,就找些野果野菜充饥,找不到野果野菜,就吃树皮、草根、“观音粉”。冬天还穿着破夹衣,冻得无处藏身,就蹲在巴茅里过一夜。当时的生活尽管这样艰苦,战斗又很频繁,但大家都很乐观。田英和中心县委其他负责人又空就给游击队员作报告,上政治课,让大家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残酷的斗争中,游击队员没有一个逃跑、掉队的。有的战士被敌人追散了,仍坚持斗争,后来又回到队伍中来。游击队靠着党的领导、铁的纪律、为穷人打天下的信念,经受着的严峻考验,成为一支打不散、拖不跨的红军部队。
      三、宣传、发动、关心、依靠群众,是游击队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处武山深处的望晓源有50余户勤劳朴实的农民,长年以耕种砍樵为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压迫下,终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过着极贫困的生活。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农民协会,1930年红十军又在这一带活动,影响很大,1935年初又建立了地下党支部,群众基础很好。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后,田英亲自到群众家参加劳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并要求每个游击队员与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的家当作自己的家,真正做到军民一家人。当敌人实行“移民并村”,把群众从根据地赶走、把生产工具带走时,田英就带领游击队员帮群众生产,以减少群众的损失。
      为了保存这支革命力量,根据地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他们不仅为游击队站岗放哨、带路侦察,背着长矛、大刀直接参加战斗,还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传递情报,掩护伤病员,购买急需物品。游击大队司令员匡龙海、中心县委委员苏远全、游击队班长方明等在战斗中负伤后,就是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他们或送到九江治疗的。曹跃里村妇女王满香为游击队从大港敌班长手里秘密购买了两袋子弹,第一袋子弹顺利送到了游击队手里,等背回第二袋子弹时被敌人捉住,面对敌人严刑拷打,王满香忍着肉体上的痛苦,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本地的共产党员曹贤春、曹光林、石家满等为保护游击队伤病员,壮烈牺牲。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投稿邮箱:dcxnews@sina.com

    来源:中共都昌县委党史办

    编辑 ‖ 石小玲

     一审 ‖ 陈典洪  王会治

    二审 ‖ 江步东

    终审 ‖ 杨农



    41398.jpg (9.36 KB, 下载次数: 17)

    41398.jpg

    都昌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都昌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都昌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都昌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1-5-6 23:29:3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样的好贴多些,再多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21-5-7 10:42:40 | 只看该作者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1-5-8 05:11:5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1-5-8 05:53:14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支持都昌网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1-5-11 09:50:12 |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1-5-12 05:49:55 | 只看该作者
    占坑编辑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隐私条例|手机版|小黑屋|商务合作| 九江市罗莎数码影视有限公司 ( ICP备案号:赣ICP备14006325号 )

    [loop]
    {title}
    {summary}……(阅读全文)

    GMT+8, 2025-10-13 09:32 , Processed in 1.152721 second(s), 65 queries .

    Powered by DCXW X3.2 Licensed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