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冯富贵是鄱阳湖中学一位美术教师,横眼晴、直鼻子,长相和名字一样普通得不能再大众。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象姓一样跑红了整整二十年。为什么呢?这个阶段他给儿女做过一次总结训话:专心、专业、专注的时代来了,“一招鲜、吃遍天”!他的底气和自信来自从小开始坚持画鱼,而且只画鳜鱼,而且每幅六尺作品只画两条。前来买画的都是那个年代的达官贵人,因为“鳜”谐音“贵”,画得栩栩如生,加上左上角他的署名印章一起更是绝配,似乎挂在家里便象有富贵靠山如铁一般。那时他家真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为增加品种,他不仅在纸上画,还与景德镇找了一家作坊,烧瓷板画。看到那些个买主根本不在乎价格,只好准备足额发票,他于是琢磨开发鳜鱼文化。融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饱蘸笔墨由衷讴歌两条鳜鱼相忘于江湖的时代。提升品质后,价格越发高,求画的更多了去了……没有统计数据表明买画人富贵指数提升的百分比,反正冯富贵大师不负父亲赐名,近千万进入腰包。 正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近三年来冯富贵家门前冷落鞍马稀。他是个思考型画者,不停的拷问自已为什么呢?是年龄大了画买相不行?是价格高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每个选项都排除后,思来想去,他决定找与他共有一个朋友圈的另一位大师指点,黄临大师不画画,表演气功,懂易经,为信主送“靠山石”,人送外号“黄半仙”,最近因一个人大副主任朋友出事闹得沸沸扬扬,进帐也一落千丈。原来这两位大师虽客户重叠,可互不作兴对方。如今难兄难弟,倒也惺惺相惜。去年今日,他们终于在黄家会师。一番寒喧之后,黄大师不愧是大师,不仅知道冯大师来意,而且指点迷津:两条就是双,“鳜”在我们方言里谐音“规”。这时冯大师才豁然开朗,千恩万谢而去。作者:邹国坚 手机:15707020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