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2-31 10:47 |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阅读是最传统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南峰中小图书角与阅读推广工作总结
南峰中小 冯素文
前言:
一年半前的一个周末,我还在九江陪朋友玩耍。我们冯校长把我连夜催来,让我去接收一批图书,并且负责本校的图书角与阅读推广工作。当我刚见到一大批各色的图书时,我内心是激动的,但与谢曹几位大哥攀谈后,我的内心又是担忧的。这批图书固然是好的,可是我自己,真的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吗?真的能发挥这批图书的益处,实现心平基金会与泉蒙图书会的初衷吗?
一开始,我是抱着期待又不安的心态,开始工作的。好在,我们冯校长很支持我的工作,泉蒙微信群里也有很多相关的阅读指导,几百个日子过去了,我们就像蹒跚的小孩子,一步步成长,终于不再迷茫。
现在,我就不多说废话,我现在回顾一下,这几百个日子里的工作。
第一阶段:阅读,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窗。
当这些书,分配到各个班级的时候,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学生们眼睛里泛着渴望的目光。他们似沙漠里遇到绿洲的骆驼,迫不及待得涌向图书角。书,他们看过,但是这么多书,这么多各式各样的书,他们不但没有看过,便是连想也不曾想过。或许,在他们的印象里,所谓书,不过是语文数学英语而已,最多,也不过是些稍带趣味的《小学生之友》。
可是当他们看到泉蒙指定的图书后,他们才慢慢明白,书还可以这么丰富,读书还可以这么有趣。但,显然,他们一开始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很多人不停地换书,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恨不得一口气把书全部看完,却又往往不得其意,毫无印象。
所以,我不得不给他们制定一项规矩:每个人,每天中午只许借一本书。并且,我把读书的时间,固定在每天的中午,这个时候,与学校的教学并不冲突,学生自身也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学生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相互讨论,读书的乐趣就更浓了。
或许是同伴的带动,也或许是书的魅力太大了。很多孩子放学了,也要捧着本书,蹲在某个角落里,细细的啃着。于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不再是穿越火线,不再是喜洋洋与灰太狼,而是书本里某个有趣的情节,某个古怪的知识。
在这里,让我最意外的是,那些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不再似平时那样,遇到讨论就躲躲闪闪,反而自信的与他人争论不休,分享自己的看法。我知道,这些应试教育里的淘汰者,在这些真正的知识里,渐渐地找到了一些本该有的自信。而那些孩子们,也开始明白,书不只是语数英,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精神世界。
第二阶段:阅读,可以变得不一样。
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学生的阅读热情明显高涨,可是有一天,我翻开图书借阅本发现,图书借阅的数量骤减,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去借书了,即便借了,也是随意翻翻,很快就还回去了。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询问,我才知道,大家已经把这些书全都看完了一遍,再也提不起兴趣重看一遍了。
一开始,我试图给他们讲道理,说好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不得已,我只好与其他老师商量,开展读后感写作比赛活动。但参赛的学生寥寥无几,仅限于那几个文笔不错的孩子。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写作热情与能力都偏低,对于我组织的比赛,是无心,又是无力。
没办法,我只好再改变比赛的形式,让他们根据图画书的内容,进行画画比赛。这样的比赛,显然比写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比赛,我发现了很多学生,在画画方面有天赋,而另外一些学生,更是会聪明的给图画配上几行小字,非常美丽。索性,我就把这样的活动,更进一步,开展成图画课堂。
首先,我会把大家分成几组,然后由小组商量,自由选定一本图书。他们一起阅读,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要他们派出代表,给其他几个团队,讲述一下自己的故事;并且再引导他们这个团队,改编出与原文不一样的故事。最后,再让他们动手,把新编的故事,画出来,并配上文字,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
这样课堂,即调剂了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想象力,绘画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更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表现欲,深受学生喜爱。经过几次尝试,学生们制作了几本图册,并且又再次揪起一波小的阅读高潮。
第三阶段:阅读,收获的比想象得多。
一个学期过去了,很多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经过翻阅借阅表与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偏爱图画书,而对那些稍微有些深度的文字书,避而远之。起初,我们是无可奈何的,因为我们几个老师,自身也缺乏相关方面的经验。
好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有幸得到心平基金会的赞助,去南京接受亲近母语的阅读推广培训。在培训的活动中,我学到了一些阅读相关的技巧,回来后,把一些付诸行动。比如,在给四年级学生上《给予爱》这一课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一篇主题类似的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的《今天叔叔没有钱》这篇文章念给学生们听。相对于《给予爱》这篇课文,泉蒙读书会给学生指定的这本图书,似乎更贴近我们中国的孩子生活,学生也能更好的理解爱的索取与付出。
再比如,我们还会在每个周末,增加一两趟集体阅读课。为了勾起学生对文字书的阅读欲望,我们首先会挑选一本书,对书进行一定的导读,引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困惑,尽可能的吸引学生在课后,把书阅读下去。事后,我还会在下次的阅读课上,让学生帮助我解答之前的问题与困惑。
这个过程,我尽可能的不给学生灌输概念,只是起到吸引学生阅读的作用。不过,让我大为惊讶的是,有部分特别爱读书的学生,在阅读了一定的图书后,对问题思考的更深更全面了,对语文课本的理解也容易了许多,就是连词汇量都增加了不少,写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所有进步。当然,他们的写作水平,还无法与城里的学生比较,但与他们之前狗屁不通错字连篇的作文比,已经是极大地进步了。
想到这里,我不免感叹,阅读推广,对我的语文教学,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第四阶段:阅读,是一场真实的旅行。
我是12年开始加入教师队伍的,在这个教学过程里,我经常为学生无法真实感受教材里的情感与价值观而烦恼。我们的语文教材,每个园地,都是选几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或许是受篇幅限制,又加上很多文章在选取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原汁原味。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并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于是,从南京培训回来后,我突发奇想,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图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或者给他们一些更多更广泛的选择呢?说干就干!比如在结束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后,我并没有开始新的一个单元,而是给学生们选取了一堂在线阅读课。
我选择了一本绘本,叫《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书中讲的是一只猫先后属于近百万个主人,却没有真正感受过什么叫爱,结果死了近一百万次都活过来了的。最后一次,猫爱上了一只白猫,与她白头到老。等到白猫死去的时候,这只猫伤心欲绝,体会到爱的幸福与痛苦,再也不愿意独活,永远的死去了。
第六单元与这本书都是爱的主题,而且很明显,这本书中所表达的爱更深刻更感人,学生未必能理解。可奇怪的是,或许是因为情节动人,画面精美,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很多孩子,感动的不得了。
又比如,为了鼓励学生多想象,多动笔,我给学生又选择了一堂绘本课,名字叫《图书馆老鼠。》我一边深情并茂诵读绘本,一边让学生认真而仔细的观察图画,并且询问他们有何发现。学生们的观察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他们发现不同的时候,老鼠汤姆的表情是不一样的,而这些表情正好与汤姆此时的心情是一致的。再进一步观察中,他们发现汤姆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而这也激发了他们畅所欲言,展望自己的梦想。
这里面,让我印象最深与收获最大的是,汤姆在画《吱吱,一只老鼠的一生》时,学生们通过汤姆画的两张图画,就幻想出几个版本的故事,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不由得好奇,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与表达能力,就是在阅读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培养出来了吗?而他们所构思出来的故事,又何尝不透出,我们平时所追求的高大上的价值,真挚而纯洁的情感呢?
后记:
图书角与阅读推广工作,进行的快两年了。在这四百多个日子里,学生们不再把书当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任务,而是慢慢当做了解世界,对话内心的好朋友。而我们几个老师,也不再把阅读当做增进学生知识量的工作,而是实实在在认为,阅读本身就是最传统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很多次,我们同事几个聊天说,阅读是个好东西,真要把这项本事交给学生,即便日后,他们把现在学的东西全忘了,也没有关系了。只可惜,这些书似乎还不够。听到我们这么说,我们镇另外几个学校的老师便抱怨说,我们是贪心不足,他们学校的学生求知若渴,想要还要不得了。听了这话,我们只好哈哈一笑,说面包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