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2-31 10:47 |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铺路就幸福路,搭建连心桥。”“十二五”以来,坚韧不拔的都昌儿女,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和对家乡的挚爱之情,在鄱湖大地绣下了五彩斑斓的公路长虹。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都蔡、都中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支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截止到201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841.7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8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达157公里,农村公路达2605公里,基本完成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完成危桥改造4座。建成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1个,全县农村客运场站达124个,候车亭227个。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要想富,先修路。”多年的交通不畅之苦,使都昌人清醒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每年初的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大代表纷纷提出“加快改造公路”的议案。而对于都昌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来说,更需要付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辛努力。为了加快建设,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的民生实事中,至少有二至三件为的是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总投资10.24372亿元,其中,都蔡公路(G531)升级改造6820万元(两次改造),都中公路升级改造3.6亿元,九景线大中修改造705万元,县道升级改造1.1509亿元,乡道升级改造2470万元,客运网络项目3600万元,25户以上自然村公路建设2.93332亿元,水路建设总投资1.2亿元。
“公路通,百业兴!”一条条高标准的公路,镶嵌在一片片沉寂的田野和一个又一个村庄,打破了农村自然封闭状况。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了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网络的基本形成,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问题。老百姓破天荒地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公路通了,城乡近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大量农村公路的建成,在改变了偏远山区群众出行方式的同时,都昌县车辆运输周转率和运输能力也大为提高。2014年,全县完成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77万人、7119万人公里、246万吨、21586万吨公里,水运仅为货运服务,2014年完成货运量26.41万吨。公路运输在全县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全县乡镇、行政村通班车率分别达100%、95%,实现了100%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69.14%。“十二五”末,全县营运中、高级客车比例达到80%,远超全省平均水平,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达到48%、25%、27%。
质量是公路工程的灵魂,农村公路建设是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而且点多、线长、量大、面广,如果不能保证质量,“民心工程”就会不得人心、失去民心。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县交通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质量等同生命”意识,努力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指路标”、“监控器”。交通局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并派驻技术人员和纪检特派员吃住工地,跟班作业,做到监控有效,不留隐患,确保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不出现质量问题。(于英华 张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