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都昌新闻网讯(记者 沈青)每逢元宵节,都昌不少乡镇有做灯粑的年俗。近日,记者在苏山乡前珑王村发现,村民纷纷在家里做起了灯粑,有猪、牛、鸡、鸭、孵鸡窝等不同的形状。其中“猪”造型的灯粑最多。村民告诉记者,年年元宵节都有做灯粑的年俗。炒些米磨成粉,做成猪、牛、鸡、鸭等造型,蒸熟后供奉祖先,作为新年伊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兆头。灯粑中的猪承福(猪头)、牛、猪、鱼、孵鸡窝、禾秆堆等几样大件为供奉祖先的祭品。猪承福(猪头)做得越大,象征这年养的猪越肥,孵鸡窝在灯粑中的地位也很重要,象征新年鸡多蛋多,还象征着家庭人丁兴旺。 
 
据了解,做灯粑除了用米粉之外,还需要小剪刀、豪猪毛、竹子毛笔筒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给灯粑中的动物们点睛用的一种叫“鸡眼籽”的野生豆子。这种“鸡眼籽”又黑又亮,比绿豆稍小些,镶在灯粑上动物们立即有了灵气。这种野豆子生长在野外田头、地岸、树林边,并不是很常见,秋天人们在野外做工时见了就摘回家藏着,专作做灯粑时用。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