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村官城居”日渐多,本乡本土还“走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09:4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村官城居”逐渐多了起来。“我的前任支书,就是个典型的‘走读’干部,这几年在市区买了房,村里大事小情都推给我,我又不是主要领导,大事做不了主,村民一次两次找不着还能忍,第三次就要发牢骚。”一位村会计向记者大倒苦水。(2015-03-20  人民日报)

  “走读”村官有多少?尽管各地统计口径不一致,但村官“走读”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2014年上半年,陕西对乡村干部“走读”进行摸底显示:6.4万名村干部中,在市区或县城购房的5133名,租房的2003名,白天在村上工作、晚上住在市区或者县城的3351名。“走读”形式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擅自离岗、旷工、不按规定值班等方面。

  与县乡干部不同,村干部基本上来自本村本土,为啥也“走读”?一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官不乏聪明人、能人,得风气之先,往往最先向城市流动。二是随着城镇化发展,部分村官在城区购买了住房,工作圈、生活圈向城镇转移。而城乡交通的便捷和现代通讯的发达,又缩短了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走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村官的上级——国家公务员们大多在走读,村官们自然要跟着学。四是待遇较低也是部分村官“走读”的原因之一。江西、黑龙江等省的村主要干部每月补贴平均为1000元左右。“指着这点钱,连人情往来都不宽绰。”五是其中有一部分本来就是作为在外务工、经商的“能人”回乡参选而当选为村官的,在成为村官前就已经在城镇居住。

  不过,“走读”背后关联的是履职状态,关键是村“两委”能不能发挥作用,村里的大事小情有没有人管。从政权体系讲,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治理效能。如果村官经常不在村里,乡镇干部靠谁摸清村情?缺乏村官这一层次,政令在基层的畅通可能就受到影响,民意也得不到畅通。长期蓄积起来,可能影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同时,如果村官“走读”,党和政府在农村就失去了“触角”。

  为什么不选长住村里的村民当村官呢?那是因为当前的乡村治理“能人缺失”凸显:“黑头发进城里,白头发留田里”,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农村凸显“空心化”,一些村留守的大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不少地方党员队伍普遍老龄化,村官后继乏人,是各地比较普遍的现象。并且,村官岗位的吸引力在不同地区也冷热不均,有的村子比较富裕,村干部是香饽饽,竞争激烈;但在一些穷村却是“无人可选、能人难选”。 

  但不管怎样,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农村,推动党和国家“三农”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农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量基础性工作也在农村。作为群众主心骨的村官“走读”现象,不可等闲视之。目前,治理村官“走读”大体处于“治标”阶段,使其“不敢走”。要实现“治本”,使其 “不想走”,还需要织密制度之笼。同时,作为国家公务员们尤其是村官的直接上级乡镇一级,更应该做出榜样,首先不再走读。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都昌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都昌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都昌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都昌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隐私条例|手机版|小黑屋|商务合作| 九江市罗莎数码影视有限公司 ( ICP备案号:赣ICP备14006325号 )

[loop]
{title}
{summary}……(阅读全文)

GMT+8, 2025-8-22 22:13 , Processed in 0.92546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CXW X3.2 Licensed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