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曹国生:一根小指铸成“金” 张 铭
在都昌县大沙镇一个偏僻乡村,有一位因家庭小作坊事故导致失去双手的重度残疾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超人的毅力书写着平凡而壮丽的人生,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赢得了当地广大干群对他的信任和尊重。飞来横祸,男儿有泪不轻弹
曹国生出生在农村,高中毕业,身强体健,系家中独子。他勤劳能干,善于钻研,与妻子一道在家从事农活,并在自家建立起小作坊,做着鞭炮的手艺,生活算不上富裕,但是日子还算过得快乐。可天有不测风云,灾难毫无征兆, 1984年10月28日,24岁的曹国生在自家的小作坊制作鞭炮时,火药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现场血肉模糊、瓦铄遍地、惨不忍睹,曹国生几乎险些丧命。最后他咬紧牙关,强忍着痛苦和悲伤配合医生治疗,从死神手中逃过一劫,但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左手仅剩下一根小手指。
从一个正常人变为一个失去双手的残疾人,期间的痛苦和挣扎可想而知。首先,要解决自身生活自理的难题,其次要为全家人吃饭的问题犯愁,还有如何走出心理阴影,坚强面对命运赐予的痛苦!曹国生在经过短暂的消沉和挣扎后,怀着对亲人的爱以及对生活的爱,继续鼓起斗志,勇敢坚强地生活着。他首先想到的是责任,决心把子女抚养成人,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其经历的苦难是常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艰苦创业,甘洒热血绘新图 从那时起,曹国生开始了艰难的自理过程。他心里清楚,要想走出困境,第一步必须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他尝试着用各种方式来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最后是用一根松紧带紧紧缠在左手仅剩的小指上,再把一个铁调羹插进去,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对曹国生同志来讲,却要反复试验,不断适应,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晓。习惯以后,这只手指才开始灵活起来,吃饭、刷牙基本可以自理了,而这根松紧带也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伴随其一日三餐。还有穿衣、大小便等等,曹国生都用他独有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他每完成一项动作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没有这惊人的毅力是很难做到的。 实现了生活自理后,曹国生就开始利用胳膊帮着家里干农活,练习平衡来挑担、扛东西,慢慢学会用胳膊夹着粪勺掏粪、浇粪,用脱谷机脱谷时,他站在后面用力踩,给脱谷机增加动力。他买来种养业科技书,认真钻研技术,他家的棉花亩产量全镇第一,镇政府多次组织村民来他家学习,还授予他双文明户和植棉能手称号。1986年,他大胆承包本村的池塘养鱼,并在自家的老屋前开挖了一口小池塘养殖夏花鱼苗。刚开始由于不懂养鱼技术,第一年血本无归,但他没有灰心,从失败中奋起!他结合科学养鱼的书本知识,并虚心向人请教学习,掌握了不同种类的鱼科学养殖方法,这种小本经营的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上世纪80年代末,保温大棚蔬菜育苗在都昌还是一个空白,他看准这一商机后,就到南昌扬子洲蔬菜种养基地参观学习蔬菜育苗技术,买来了杂交辣椒种子,自筹资金盖起了500平米大棚,种了三十万株早熟杂交辣椒苗,用科学方法防虫治病、施肥,进行精心管理,仅辣椒苗一项当年就赚了20000多元,成了当地有名的种养业大户,镇政府还授予他“科技示范户”荣誉称号。 收获了种养“第一桶金”后,他创业的劲头更足了,1999年相继承包了和合乡小宁池一千多亩水面和大沙水产场280亩精养鱼池,开始大规模养殖,每年安置十几个人在鱼场作业,优先安排了能干体力活的残疾人。2000年他还率先摸索起利用网箱养殖黄鳝的特种水产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得到了省残联和县委、县政府及县残联的表扬,时任江西省残联理事长的徐效刚同志曾亲临养殖场参观指导,县委领导还带领各乡镇代表前去他家的养殖基地观摩。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雨雪搏激流。”二十多年来,曹国生从不抱怨上天的不公,和妻子一道共同经营着不堪一击的大家庭。夫妻俩以精神作支柱,用勤劳作砖瓦,共同撑起了家庭的一片新蓝天。父母得以颐养天年,两个子女考入大学,毕业后一名成为铁路警察,一名走上了教师岗位。有一年春节,曹国生用自己的双臂夹着毛笔,写出一副 “不忘毛泽东,架起幸福桥;感谢邓小平,指引致富路”的对联,这里面饱含着他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希望,更隐含着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肝胆照人,丹心一片为桑梓
2008年,曹国生不负众望,被推选为村理事会理事长。他带头捐款并募资修建了期盼已久的环村水泥路,完成了村里两口池塘的升级改造,重新修葺了村里的祖祠、族谱。村民曹达平在宁波出了车祸,他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发动全村捐款达2万余元。当村长这些年来,他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只想着尽力为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009年,县残联与镇政府推荐他为大沙镇残联专职委员。专职委员是县残联的一个基层组织,工资待遇很低,一年不过几千元,但他却很热爱这份工作。他常说,只有残疾人才更深深懂得残疾的需要和痛苦。太阳村残疾人余斋吾在2009年办了肢体三级的残疾证,2013年脑溢血中风,单上肢和双下肢失去了功能,卧床不起。曹国生主动上门走访,与他促膝谈心,宣传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优抚政策,鼓励他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并跑前忙后帮他办理残疾证的变更升级的所需材料,并为他争取了一些政策性补助。横山村村民罗解生在一次事故中高位截瘫,四肢功能丧失,平时是他妻子在家护理,无法送到县城办理残疾证。曹国生便与他家人一道带他到县城办理相关手续,领取了重度一级残疾证,并优先给他安排了一部轮椅。 多年来,曹国生几乎走遍了全镇每个残疾人家庭,无论节假日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残疾人需要他,他立马过去帮助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个残疾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赢得了当地残疾人的好评,大沙镇还被评为江西省十二五基层残疾组织先进乡镇。如今,已过知天命年的他,仍在为基层残疾人事业尽职尽责、乐此不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