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七丨北山乡夏家山吴村:金盆盈福是吾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都昌吴氏统谱》载“古训家礼”言:子弟仕宦者,务以奉公,勤职报国,抚民为念。毋得任意苛虐,苟有一毫妄取,致以贪墨毁官,于谱牒上削去其名。若官大禄厚,亦须创置义田、义塾,以惠及宗族,违者祖实临之。


毗   城



对夏家山村的地理定位,大致可作这样的描述:东连芙蓉山脉,南接县城北门,西与新舍村、生水垅村为邻,北倚梅鹿山(又名烟头山)。从县城万里大道或是幸福路入北多公路,不到一公里便是夏家山的地界,右侧的跨道村名牌会提示过往行人夏家山村已至。近城商味浓,公路两旁一幢幢村民的私宅变成了鳞次栉比的店铺。



夏家山吴村属都昌县北山乡夏家山村委会,有村民千人。夏家山这个城郊之村人文地理的标识,一是池塘二是祖祠。现今的夏家山,有南头、北头、塘东三支系,其实三支的发脉方位皆可由塘而定。夏家山的祖先当年就是“择塘而居”的。此塘就是门口塘,有“金盆”之称,金脸盆聚宝,人财两旺。如今站在塘沿眺望,城内的高楼大厦清晰可见。夏家山最早的祖堂是明末清初建的敞口祠堂,尽管在岁月的侵蚀下衰败下来,但遗迹仍存。所谓“敞口”,指祖祠不设大门。起初立村始祖兴建祖厅时,是有厚重大门的,后来一堪舆老者指证祖堂所在地是“侧船地”,又称“卧虎地”,老虎岂能关门囚禁?于是村人听从指教,卸去祖厅大门,敞而避灾纳福。夏家山除了敞口祖厅,另外还有三栋祠堂,各具特色,气势不凡。


 “金面盆”池塘

敞口祖厅遗迹


夏家山是近城之村,其实早在500年前,夏家山村的开基始祖吴守严就是从县城吴家街迁至夏家山的。吴守严生于明正德6年(1511年),娶袁氏生子二:可畏、可顺。吴守严有雅士之风,起初在县城开办塾馆,为子孙会文之所。骨子里信奉“耕读世家”的他,感叹大街上的麻石路长不出谷穗,城里吟诗作对的院落里耕不出禾田,于是举家搬迁至离县城4里路的现村址,翻开耕读传家新的一页。早先此地是夏姓人家栖身之处,后因战乱和瘟疫,仅存的几户夏姓人家也外迁,吴姓迁入,村名沿袭“夏家山”。


祖祠


吴守严的两个儿子得“耕读世家”之真谛,书香稻香飘逸乡邑。长子吴可畏是位孝子,在母亲袁氏亡故后,“庐墓三年”,即在墓茔前搭草棚守孝三年,得到司礼道院的粟帛奖励,并入祀忠义祠。次子吴可顺生于嘉靖年间的1548年,饱读诗书,执教弟子,仗义疏财,和睦邻里,育五子二女,被奉为夏家山村的传代始祖。


祖祠


明清之际的吴姓依托县城迁播,堪称“城乡互动”的古代版。吴氏宗祠在县城西街(棉麻公司宿舍处),“松巷口”是都昌吴姓从县城外迁的“三槐树”,夏家山的始祖吴守严生活的县城北门一带吴家街,就是从松巷口迁入的。以“吴家街”命名,可见当时县城北门一带吴氏商贾云集的繁盛。都昌县北山、汪墩等地的吴姓村庄,很多是从县城吴家街外迁形成的。吴守严明嘉靖年间由吴家街迁往夏家山,220余年后,吴可顺的第五代嗣孙吴言淮候补县佐,授“文林郎”御职,官至七品。吴言淮在清嘉庆年间迁回县城北门口一带,形成如今属都昌镇西湖社区居委会管辖的牛角塘吴村。因其原址属于牛姓一片林地而得名,牛角塘吴村现今20余户,百余人。夏家山村先人的外迁似乎总是和“耕读传家”相通。清代的夏家山人吴舜徒在邻村徐中市附近,择得一处钟灵毓秀之地,设塾馆授学,并在堂前屋后遍植花草树木,同其兄吴舜让从夏家山塘东迁入此地建村,繁衍成现在的花园吴村。


名  “伞”



文人、盲人吴伞,是夏家山“吾乡吾民”中的典型人物。吴伞(1876-1954),号济民,自号“我非我”,生于晚清,长于民国,殁于共和。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博古通今的文才、清新脱俗的诗情,乃至坎坷多舛的命运,在都昌近代文化史上应该载录上一页。


留下时代印记的旧宅


且从其名吴伞之“伞”来一窥其人其事。吴伞在清末赴南昌参加科举考试归家不久,撰《志伞》文,以“过客”问,“伞子”答的方式,从个人修身到家国治理,纵横捭阖。吴伞对其名取“伞”多番解读:“是以仆之名伞,实有微意在,非故矜异务奇,上不敢与古人同名,下不屑与今人共号也。盖亦仆之志愿如伞,因有所取耳。”过客从伞的特性发问:“今夫伞也者,能任人之所卷也,先生之名伞,先生殆亦任人之所舍而卷而怀之乎?”吴伞慨而答道:“卷而怀之志固在孔孟也。”吴伞由伞“卷”而论伞“舒”:“ 仆之见用,愿有利于世,一如伞之一舒,而有利于人也。”进而由伞之功用引申到家国情怀:“仆虽不才,其志亦愿为国靖乱,一如伞之能为人而御雨也。”“仆虽不肖,其志亦愿为天下兴利除弊,一如伞之能为人而蔽日也。”吴伞作为旧时代底层读书人的襟怀跃然纸上。吴伞更有一诗以《伞》为题抒怀:福庇群生得荫身,须知一柄重千斤。头衔赫赫遮天手,面貌团团捧日心。蔽雨能防人体湿,临风惯却野尘侵。卷舒随世无忧怨,盖大夫名自古今。吴伞的学生许文华2008年5月在回忆老师的文章中,对吴伞坐不改名有一段记载:在最后一届科举时考入前列,面试时,主考令其改名为 “吴楫”。公因执高傲,不同意改,并曰:“上不敢与古人同名,下不敢与今人共号。五经四书无一伞字,故号伞不改。”主考言:“此生太傲,下届再取。”于是落第。


座落在夏家山的北山中学

夏家山村小


吴伞42岁时双目失明,改号“醉明”。他在《五十抒怀》诗中表露遗憾;“失明废却千斤笔,遗恨抛残万卷书。”随即又抒写豁达性情:“养休毕竟惟盲好,自在清如水底鱼。”吴伞花甲庆寿时,时任国民党江西省省长曹浩森(都昌周溪人)送匾“觞咏从心”赠贺。新中国成立后,吴伞在晚年引起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赞赏,是源于他在《江西日报》上发表的一首《棉花歌》。其时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棉花改善民生,吴伞的《棉花歌》句句落韵于“花”字上:谁个园丁唤种花,种花须要种棉花/他花仅足供人目,适体年年赖此花/一着一眠花世界,应无孝子衣芦花/花生自我花生我,花活我兮我活花/花盛花衰分冷暖,斯民生死系斯花/万花何若斯花好,斯是花中第一花/顾我不如花有用,斯花应号济民花/我与花如同变化,愿花为我我为花。


重印的吴伞文集《劫余轩》


性情中人的吴伞,诗词创作体裁多变,不拘一格。《反恨歌》《竹山行为孙晓初纪事》等诗,可谓是仿效白居易《琵琶行》一类的长篇叙事诗。《绮罗恨》作宝塔十三层体,第一行一字,第二行两字,依次逐行增至末句十三字。吴伞终生著书六卷,多轶散。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都昌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吴荣森是吴伞的侄孙,2008年吴荣森组织重印吴伞的《劫余轩》存世。吴伞终其一生未离开过夏家山村,他在这方故土孜孜以求传承文脉,焕发异彩。



行   世




对于天下吴姓,序起昭穆来,有两个历史人物会被提及。一个是周朝的泰伯,三让王位于弟而南拓勾吴。孔子在《论语》中赞叹:“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吴泰伯为“世家第一”。另一个是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刚愎自用的夫差,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复活,将姑苏城毁为“吴墟”。夏家山吴村人,将开姓始祖伯泰身上的忠义、孝顺、谦让、开拓的秉性承袭,亦从亡国之君吴王夫差身上明了“知耻而后言勇”,将除暴安良、保家卫国的血性融于基因。


“岐阳遗泽”古宅


文韬武略,是行世之正道。夏家山村数百年来文脉昌盛,“督课后人”是夏家山人在取得科举功名后的行世之选。学而优则仕,清代吴必爵、吴顺琪、吴朝风、吴鸿钧、吴道修、吴道珍等夏家山人,授知县、知府衔者众。近代有名的吴东阁,在瓷都博得儒名,上世纪50年代曾任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清末吴岐山饱读诗书,例授“奉政大夫”。在民国时期的都昌县城,有“吴老虎邵半街”之谚,言说的是吴姓、邵姓的人多势众。夏家山村的吴金山,绰号“搭头”,曾任景德镇国术馆馆长,骁勇无比。景德镇本来就是都昌人的码头,窑户人家恫吓自家孩子:“不要哭!吴金山听到了要来砍头!”孩童果真噤声。吴金山替瓷都的大户人家做着镖护,名震遐迩。吴金山对生他养他的夏家山故土情深,每到冬季农闲时,吴金山召集村上后生跟他学武艺,练得虎虎生威。年底到了,吴金山也会动员村上的富裕人家为困窘度年关的穷人家送上些钱物。据传夏家山一段时间频频失窃,村民人心惶惶。某日,吴金山早起练武,朦胧晨光中,隐约觉得一人行色匆匆,吴金山健步如飞绕过塘尾,将那人逮了个正着,经查询,原来“梁上君子”就是眼前这位在县城有“贼王”之称的詹泰时。贼王在太岁头上动土了,叩头求饶,吴金山厉问何以见其改邪之诚,詹泰时许下承诺:护佑夏家山村自此不再失窃。可数日后,夏家山一财主家的院墙被洞开而遭窃,吴金山威严地传唤来詹泰时,贼王在现场逡巡一番,旋即在邻村将一小贼押来。小贼申辩“捉贼要捉脏”,贼王喝道:“尔等功夫还能瞒过我,此洞必为你辈所为,快快从实招来。”小贼做贼心虚老实认罚。自此夏家山几乎夜不拾遗,不再窃侵。因患血债,吴金山土改时期被人民政府枪毙。他的在外成人的儿子前几年来夏家山认祖归宗。民国时期,从夏家山走出的吴绍刚、吴先启、吴希白、吴绍广、吴先美、吴绍铎等投身军营,驰骋疆场。说到“吴老虎”,1920年代曾担任都昌县商会会长多年的夏家山人吴秋阳,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翻阅1999年9月都昌县党史办编纂的《都昌革命史话》,“反共‘五人团’覆灭”一章详尽记载了1926年,以周新亚、刘天成、吴秋阳、邵继先、江晓初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反共“五人团”成员把持都昌,到1929年底“五人团”垮台的一段历史。吴秋阳新中国成立后病死于看守所。在时代的大潮里,顺者昌逆者亡,吴秋阳们的一切过往,皆成历史。


“静远山庄”苗圃基地


在新时代,夏家山人合着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奏响创新创业的新篇章。曾担任北山夏家山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多年的吴继英,参与了2006年《夏家山吴家村志》的编写,对村上一些“闻人”的经历娓娓道来。一直生活在县城的夏家山耄耋老人高双凤,一生热心慈善事业,10余年来向社会困难群体捐款34万余元,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奉献奖,其子吴义洲在珠海等地从事建筑业事业有成,不忘回报桑梓。吴德露在上海从事牙科和陶瓷销售等;吴和平艰辛打拼在上海,投资餐饮设施一条龙服务;吴文斌把生意做到了欧美等国家;吴幼森返乡创业开发生态种养殖基地,“静远山庄”的绿水青山惹人醉;以吴凯宇、吴娜、吴芬等为代表的夏家山莘莘学子崭露头角、风采尽展……夏家山村人无论职业是“工农学商兵”的哪一行,也无论身处“东南西北中”的哪一方,他们在不同的人生的舞台上,成就着各自的梦想……


文\图:汪国山


28463.jpg (166.54 KB, 下载次数: 2)

28463.jpg

都昌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都昌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都昌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都昌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隐私条例|手机版|小黑屋|商务合作| 九江市罗莎数码影视有限公司 ( ICP备案号:赣ICP备14006325号 )

[loop]
{title}
{summary}……(阅读全文)

GMT+8, 2025-8-23 20:05 , Processed in 1.357489 second(s), 55 queries .

Powered by DCXW X3.2 Licensed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