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都昌文学】微刊第67期 
心猴
早些年的生产队集体时代,割禾栽田这种赶季节的农事,多是包工。如果工作量不足,则由劳动者以“占”的方式分配工作量。这种“占”,多数人会量力而行,能做多少占多少,拿都昌话来说就是,“有几大个脚得穿几大个靴得”,但也有人明知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强,却抢先占有更多。 武家舍里的花子婆就是后者。她割禾的能力,满打满算一天也就割个一亩半的样子,却起个大早占了一块两亩半的桶丘。别人能力强还占的田小,不到午饭时候就早早的割完了。花子婆这一天饭都由家人送到田里吃,酷热的正午也没歇会儿,筋疲力尽到天黑还是没有完成。旁人看到笑话:里只花子婆,真心猴! 更让花子婆倒霉的是第二天下起了大雨,还连续下了三天。因为花子婆没割完,这块田就没有脱谷,两三天的雨淋,割倒的谷在田里发芽了。队长起火了,花子婆割这块田工分全扣了,还说没让花子婆赔损失算是对她客气。 在现代文学作品里,好像没见过“心猴”这词,可以认为它是都昌方言。 这个词,让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只小猴下了山,到玉米地里掰玉米吃。走着走着,看见桃子,就把玉米扔掉了摘桃子;走着走着,看到大西瓜,又把桃子扔掉了摘西瓜;这样一路走一路丢,最后看见一只兔子,又把手里的东西扔掉捉兔子。兔子跑得很快,没有捉着,小猴两手空空回到山上。 都昌方言的“心猴”和这个寓言故事非常吻合。就不知道是先有这个词?还是先有这个寓言。 不知道都昌之外有没有人也用“心猴”这个词,但这个寓言却属于全中国。如果其他地方没有“心猴”,难道说这个寓言的原地竟然是都昌! 都昌方言里,“心猴”和“心恶”是近义词。只是,这个“心恶”的“恶”,基本没有“恶毒”的意思,指程度很高,大约等同于“非常”、“很”、或者“狠”。 左里人喜欢这么说:“我恶喜欢这个东西。”意思是,“我非常喜欢这个东西。” 将本不应该砍的物品砍了很深的一刀,叫“里一刀剁得好恶!” 再说生产队时代的事。有一回队里打粑平伙,吃的是糯米粑。蒸粑时,都要尝吃看是否熟透了。别人尝吃,顶多吃一个,但花子婆的老公尝吃时,将三个粑叠起来再一口咬下去。看得别人心摇头:里只老几好心猴。 “挖齐锄头管”,是都昌方言对“心猴”“心恶”的一个举例性同意词。引申义的。 用锄头挖地,锄头的铁制部分入土最多只能一半,如果挖得太深,锄头全部挖进土里,也就是“挖齐锄头管”,不仅翻不开挖的土,稍一用力还把锄头柄弄断了。 面对物质利益,心猴的人很多,却没听说过谁因为“心猴”而成为大富翁。倒是读到一个大富豪的“只赚六毛”成功秘诀,那就是,面对每一个能赚到一块钱机会,都要让出四毛给别人赚,结果此人成了世界知名的富豪。 如果你有能力,千万莫心猴。如果你没能力,心猴也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