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们在水库边玩耍,发现一处开挖的泥土中有不少椭圆形的石头,是不是恐龙蛋化石呀?”昨日上午,市民郭先生向浔阳晚报爆料称,他在都昌一水库旁边发现疑似恐龙蛋化石的物体,希望浔阳晚报记者帮忙找专家鉴定一下。
现场:“恐龙蛋”呈椭圆形 大小不一 记者根据郭先生提供的线索,来到都昌县北山乡的一座水库看到,水库边一处开挖的山体泥巴里,有不少椭圆形的石头,有的已经被人挖走,留下一个个空洞。 “你看,椭圆形的,颜色和这里的泥土差不多,我怀疑是恐龙蛋化石。”郭先生说。记者注意到,这些椭圆形石头普遍呈灰褐色或褐色,大小不一,长宽在18~32厘米,有明显钙化的痕迹,外形与恐龙蛋化石极其相像。石块最外面是一层薄薄的“蛋壳”,厚约1~3毫米,呈现花纹状;破裂的横截面中呈现出几圈不同的石色,内部结构致密均一,还显示一圈白色的“蛋青”;最里面有一团黄绿色的“蛋黄”,与“蛋清”分界明显…… 记者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蛋石”明显有人来挖过,地面散落了大量不规则的碎石,有的从石块中脱落,更多的还镶嵌在泥土中,“蛋石”大的有半个篮球那么大。在地上的碎石中记者捡拾了一个最里面的“蛋黄”,呈椭圆形,颜色是褐色,如乒乓球般大小。这些“恐龙蛋化石”外表都包裹着一层甚至几层石皮,呈黄色、金黄色或橙黄色。剥去石皮,“恐龙蛋化石”颜色为褐色、深棕色或铁青色,上面还布满黑褐色或红褐色类似铁锈一样的物质。在现场记者还注意到,肯定之前有人来过,而且还带着专业工具,因为地上有一个椭圆形的蛋被人用利器切开,横切面非常整齐,不像随意砸碎的样子。 “这哪是恐龙蛋哦,要是恐龙蛋,还不早就被人‘挖’走了。”附近村民对郭先生的猜测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就是普通岩石,只是由于形成结构不同,呈卵形或类卵形外观,当地人把这种石疙瘩称为“石胆”。
专家:并非恐龙蛋化石亦非石胆,而是硅结石 郭先生发现的石头究竟是什么?记者联系了省内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专家,他们告诉记者,这种物体叫硅结石。 硅结石形成于距今2.5亿年至5.4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又被称为铁胆石。它是在地壳中的沉积物沉积或堆积之后的一个漫长的成岩过程中物以类聚的化学作用下,由某种或几种矿物质聚集而生长成的球状、连球状或不规则状矿物团块。“硅结石有硬度大、化学元素较稳定的特点,因此在长期的沉积中外观不易发生改变。”
延伸阅读 恐龙蛋是恐龙产下的蛋卵,通过受精孵化产生新的一代,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恐龙蛋最早于1869年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据研究,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最大直径不足10厘米;大的直径超过50厘米。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我国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记者 洪永林 /文 谢雯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