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1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家训扬新风之廿五丨徐埠镇袁赛村:小桥流水人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1:06: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袁氏条约》解读“尚勤俭”:“家道之盛衰,视乎勤惰 ,更因乎奢俭。农要胼胝三时,学须之讽诵五夜。饮食不妨菲薄,衣服不妨朴素。克勤克俭,自在皆得乐地,家道自尔日崇也。”



都昌县徐埠镇山峰村委会袁晒村,村名的由来是祖宗之名。四世祖叫“袁洒”,“洒”与“晒”谐音,且“晒”字终归比“洒”字亮堂。现今也将“晒”换成“赛”,唤作“袁赛村”。


村容村貌


袁赛村离徐埠集镇一里多的路程。历史上的徐埠镇曾一度是名副其实的“商贸重镇”。“埠”,《新华字典》释义为“停船的码头”。“徐埠”其名,指向的就是“徐姓人家最早发迹的商埠”。早先,“徐埠”干脆叫了“徐家埠”。据考证,徐姓人家最早定居在徐埠,是在南宋年间,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了。徐埠桥头的徐姓人家为明万历年间分居至此,滚滚小港东逝水也已450余年了。大凡古代商贾云集之地,多是水系漕运通达之处。由武山山脉广域而集的徐埠港,注入鄱阳湖后通江达海,人行江湖,物畅其流。千年瓷都景德镇需要的窑柴,很多是在徐埠下船后,用独轮车艰辛地经浔饶古道,去成就烈焰里的辉煌。



昔日麻石街


徐埠港南多为徐姓人家,港北多为袁姓人家。相传徐袁两姓的祖先曾有过一个不逾矩的咒语,且话说得很绝。徐姓祖先发誓不到港南发家居住,袁姓祖先怀持了一点黠情,誓言“照样”。“照样”二字这就带来语意上的模糊,可以理解为我袁姓“照样”不到港北安居,也可理解为我袁姓就是到了港北安居,“照样”一片兴盛。熟悉徐埠镇地貌的人一细究,还真的是港北一带有袁姓村庄,而港南一带却真没有徐姓人家。数百年前的誓言其实早已随水而逝,港南港北皆为天下人的福地。


老字号商铺





徐埠的民间小调用“船有十里港,街有十里长”来歌吟旧时的繁盛。“买不尽的埠下,装不尽的吴城”,商家把徐埠与永修的吴城相提并论。旧时徐埠老街如今已显衰败,行人揣着寻故之心,行走在麻石街面上,但见残垣断壁,门楣上嵌着的老招牌,在寂寥地宣示着这里曾经的商铺栉比,人声鼎沸。当年红极一时的商号“合和”“宝成”“集成”皆无迹可寻,“黄永安”铺号的青石招牌还存,房屋毁圮,这家店铺糕点尤为让人称道。民国年间,桥北沿港建起一排木吊楼,成为独具特色的商铺的标识。吊楼面南卸下响板,既可做过往船客水上的买卖,又可方便从船趸上取货。面北开着正门,店家的笑脸,向老街上的过客散发着生财的和气。



袁德流老人


1937年出生的袁赛村人袁德流,曾任山峰村党支部书记10余年。在年过八旬老人记忆中,当年,袁赛村人在徐埠街开店经商的就有十余家。袁训胖兄弟的“集成”号以布匹生意为主。袁德立油坊经营地道的木榨菜油,香飘万家。这些大号的商铺一天下来,生意可做到“一箕筐银元”。一些经济困窘的袁赛村人没钱开店,就挨着徐埠港搭个茅棚,供过往的行人留宿歇店,挣些油盐钱。有的沦落为旧时代暗娼的集结处,村民背地里叫“卖床脚”。现在的徐埠集镇是1998年洪灾过后的移民建镇兴起的,离徐埠老桥上移了400多米。徐埠镇新时代的盛世繁华日炽一日。





徐埠集镇




徐埠老桥现貌


徐埠港上有座徐埠桥,现今的老桥是清代末期所建,花岗条石砌成,呈船行。在古籍中关于徐埠老桥的相关数字载录是:67孔,桥墩高10余米,桥面铺石料5根,桥长44米宽2米,石栏杆34公分见方。抗日战争的兵火和岁月里的洪水肆虐,桥身遍体鳞伤,但屡损屡修。1968年,在距老桥下游200余米处,修建了一座两孔拱桥,车来人往,至今畅通。2006年,因修建袁多公路,在老桥的上游300多米处,新建了一座钢混的跨港大桥,远方连接的是鄱阳湖二桥。2016319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徐埠桥,桥的两侧护栏被冲毁。当地政府当年组织维修,将桥墩加高了1米,桥面也变得更加的坚固。


徐埠老桥


在徐埠老街,有“徐家人的街袁家人的港”的说法。上街头桥北的商埠,成就了徐姓人家的富庶;徐埠港河水的奔泻,激荡起下街头袁赛村人的几多弄潮。



春天里的细桥


袁赛村人有端午赛龙船的习俗。民国某年仲春,村人筹划着打条新龙船搏击港中。细桥头的一家木材商闻知后,笑盈盈地主动派人送来两根8米多长的“龙筋”长料。老桥头“春八里”的木材商无所动。是夜,袁赛村一群后生,悄无声息地潜水至木排处,将排的系索割断了,将木材顺水推飘过来。袁赛村请来一群打船的师傅,斧斫凿穿,连夜将春八里的木材加工成龙船,刨花和木屑也在凌晨除扫得了无痕迹。第二天春八里的老板见木材丢失,明知是袁赛村人所为,既不好势单力薄地面谈,也不好直告官府。木已成舟的结局,又能如何去辨识?


徐埠拱桥





徐埠港不同年代的三座桥,横卧着,连接南北,方便人来人往,车疾车缓;竖立起,何尝不是见证世风俗相和时代变迁的三块碑?



小桥流水
小亭




长廊

村道


袁赛村在徐埠老街的四周算是大村庄,少数后生曾一度在徐埠老街八面威风。时代在前进,现如今的袁赛村有村民近千人,不只是村容村貌在乡村堪称一流,文明新风也称誉乡间。袁赛村人培植的大白桃成为果园里的奇葩。一些村民从事农副产品销售,将农户手中的“提篮小卖”,集中收购送给大户,远销安徽、湖北。随着新妙湖圩堤的修建,徐埠港的水运功能萎缩殆尽,物畅甚流凭的是陆路的便捷。2001年,袁赛村部分村民享受移民建镇政策,从近港的低处搬迁高处。2015年政府扶助袁赛村240余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村民识大体,顾大局,拆除了30多栋旧居。村上拓宽、硬化了村道,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村头古树


袁赛村址所在,有“七星塘”“莲花地”。村里对七口池塘进行了改造,拱桥相连。四周建造起仿古的长廊、小巧的亭榭、巍峨的门楼,古树、祖祠散发着岁月沉淀累积起的厚重气息,田畴生机勃发生态尽展。如果说,老桥、河港、集镇成为徐埠镇“清明上河图”式的恢宏大图的话,那么,袁赛村的“小桥流水人家”俨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幅亮眼的速写。村民拟联抒怀:“新时代新生活新貌焕然笑迎天下客,村容美村秩良村民励志常怀卧雪风。”


门楼


文/图:汪国山  



26269.jpg (197.19 KB, 下载次数: 20)

26269.jpg

都昌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都昌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都昌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都昌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8-4-4 11:11:3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分享精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8-4-5 08:4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灌水厉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8-4-5 09:56:53 | 只看该作者
站位支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8-4-5 14:3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8-4-6 00:18: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故乡一天比一天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8-4-6 09:14: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占坑编辑i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8-4-7 08:57:10 | 只看该作者
顶起顶起顶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8-4-7 09:49:1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8-4-8 08:54:14 | 只看该作者
楼猪V5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隐私条例|手机版|小黑屋|商务合作| 九江市罗莎数码影视有限公司 ( ICP备案号:赣ICP备14006325号 )

[loop]
{title}
{summary}……(阅读全文)

GMT+8, 2025-7-24 05:03 , Processed in 1.285941 second(s), 70 queries .

Powered by DCXW X3.2 Licensed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