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馆镇属都昌县东部中心集镇和边界重镇,素有都昌“东大门”之称。土地面积51.3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居)委会,该镇共有5772户、25154人,84个自然村。2021年,中馆镇按照“产业优先、绿色发展、团结实干、快速崛起”战略,坚持走富民强镇发展之路,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先后荣获市第一届文明生态集镇创建工作先进集镇、全市信访工作基层先进单位、九江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综合实力显著加强。按照“工业主导”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1年引进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税收5800万元。正大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开工建设,福建天马科技特种水产养殖(鳗鱼)选址中馆,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为该镇科技化、规模化养殖注入新的动能。

正大集团都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在中馆镇举行开工仪式 现代农业势头强劲。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鼓励引导在外创业人士、乡贤返乡创业,种植油茶7000余亩、精品桃树1000余亩,养殖蛋鸡30万羽,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产业发展上,逐步扩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力争2-3年内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三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窄改宽”、四座危桥改造、老都中路图福岭段道路维修及沟系改造、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中馆高速互通“四改八”、景湖路中馆段“白改黑”路面升级改造、投资390万元的小河村水毁公路建设等。投资2000余万元的集镇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镇域发展形象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提升。


改善镇域人居环境。重点整治集镇和主要干道沿线,推进美丽集镇建设;打造中馆居委会街上新村、芦冲山、陈家山等6个新农村建设点,在扫尾巩固彭家咀秀美乡村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大井坂秀美乡村点建设;新修建公厕4座,清拆旱厕138座,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行“三类人员”动态管理,继续做好脱贫户、三类人员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帮扶责任不脱钩,工作不断档;投资799万元,建设各类衔接乡村振兴项目48个;开发公益岗位177个,促进就业增收,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粮食生产,加大科技宣传和技术指导;早中晚稻总种植面积2.3万亩,总产2.2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00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鼓励发展农副产品交易及加工业,帮助指导阳家湾凤湾油坊申办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小作坊证,规范油坊生产加工。线上线下推广农产品、创新农特产品销售方式。

探索村级议事协商。聚焦党建引领村居多元共治,发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村居协商优势作用,网格化管理村级议事协商工作,中馆镇小河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试点单位;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充分融合,打造党建议事亭,听民意、问民计、解民忧,汇聚起群众自治共治的合力,在该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试点农村养老服务。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和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提供援助服务,积极打造“老年人颐养之家”,小河村颐养之家被评为江西省第一批“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省级示范点,2021年又在刘山村打造了“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示范点,为独居、留守老人提供一个“吃、住、娱”的场所,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激活集体经济活力。按照“政府引导、支部牵头、合作社实施、农民入股”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光伏经济,各村光伏年收入均超15万元;盘活村里土地资源,公开流转将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经营大户,村集体、土地流转户实现利润分红,银宝村成为都昌县首个年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和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股东分红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银宝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分红仪式
社会事业亮点纷呈。以解决中小、中学师生出行难为出发点,新建一条景湖路至中心小学的沥青路;以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要为着力点,新建了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的文体广场;改造提升镇便民服务大厅,坚持提高窗口办事效率,优化错时服务,民政救助,低保、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面推行,就业培训、进村义诊、“两癌”筛查、健康宣教等民生服务活动持续开展。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守牢都昌“东大门”;扎实推进反电诈、双提升工作宣传,加大“小天网”工程建设;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中馆镇将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发展定力、实干定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为都昌争创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县、争当赶超进位排头兵贡献中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