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和平带领调研组,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多宝乡老爷庙、大港镇文化广场、南峰镇百合园、三汊港镇综合文化站等地,观看了老爷庙的传说非遗展示及都昌鼓书、打岔伞、玩春牛等曲艺表演、民俗活动,参观了乡镇非遗文化展厅、豆参制作工艺展示和微雕农具展示,详细了解当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情况。 都昌县于2007年、2015年先后开展了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摸底工作,共搜集民间戏曲、文学、习俗、美食等八大类共4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申遗工作较为落后,至目前止,获县级、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分别为18项、11项和3项,国家级尚处空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存在社会认识程度不高、非遗保护专业人才缺乏、非遗传承人积极性不高、非遗申报工作难、项目申报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参与调研的人员围绕存在的问题,就做好下步工作建议:要加强普查,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地方特色,原汁原味展示、传承;要与旅游、文化产业和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听取大家座谈发言后,石和平强调指出:一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文化部门利用每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加大宣传;教育部门向学生宣传和推广非遗的基本情况和价值;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积极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培养全民非遗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二要完善保护传承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的原则,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出台切实可行的规划,培训培养非遗传承人,成立本土非遗文化专家库,同科研院校结对,进行非遗文化深层次的挖掘。三要加大普查挖掘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做好普查的过程中,深入挖掘非遗资源背后的历史人文蕴含,充分发挥非遗资源的社会效益。四要做好文化保护结合文章。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提升都昌形象和影响力,同时让更多的人走进都昌、了解都昌,把都昌的文化旅游及衍生产业推介出去。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新福、万千苟、向重新、伍尤和、刘红及委办负责人、部分常委会委员参加调研,县政府副县长江期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袁伯荪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