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1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脱贫攻坚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秀美大港做大做小找出路真扶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08:34: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3.5万亩的山林覆盖率72%,江西省生态优美乡镇,148平方公里的都昌县大港镇,田园风光无限好。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带领群众奋力开拓,闯出了一条工、农、文教齐头并进的脱贫致富大道。

 靠山吃山

发展涉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以农养农,这是记者在都昌三尖源珍品种植合作社见到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该合作社2010年创建,位于大港镇大港村,早期是一家香菇、木耳种植基地。2014年,合作社将分配的利益再次注入农业项目开发中,拓展承包200多亩荒山,开垦出猕猴桃、鄱湖蜜柚、蓝莓等优质农产品种植园。今年,部分果园挂果。

合作社负责人石新成告诉记者,种植园已陆续投入资金390多万元,3年后预计年销售额能超1500万元。最主要的是,种植园吸纳了30多人、10多户贫困户入园就业,人均劳务收入不低于2600元/月,有资金入股的贫困户年底还能分红。

大港镇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多林密。近年来,都昌县委、县政府大力提倡“靠山吃山”的发展理念,对外招商引资。

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大港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深入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各种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就业增收。

“山上到处都是宝,出路要靠自己找。”如今,遍地开花的大港镇各类涉农专业合作,正在为群众发家致富精准发力。

兼顾工业

“党支部+工业园+农户”促进增收


1975年出生的李冬菊夫妇是大港镇里泗村人,地道的农民,3个孩子一个大学刚毕业,一个在读大学,一个还在上小学,家中因学致贫,艰难时孩子的学费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发展农业,兼顾工业。2015年7月,大港镇在里泗村组建了返乡创业基地,目前已有3家返乡企业在基地投产。

李冬菊与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一道,兼顾着家里农田的同时,一边在创业基地的企业里务工,月平均工资逾2500元。“家门口就能就业,收入还稳定。”在创业基地一家包装企业采访时,进厂务工的贫困户们无不向记者透露内心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大港镇里泗返乡创业基地占地120亩,现已建成5栋7200平方米的厂房,整个项目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后可容纳大中型服装、鞋类加工等企业30余家,能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年产值可达1亿元。

大港镇党委与基地入驻企业协商合作,开拓“党建+扶贫就业”渠道,推行“支部+工业园+农户”的产业增收模式。

“不仅为务工人员购买了社保和医保,还可以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里泗返乡创业基地负责人段胜生向记者介绍,目前入驻的3家企业已给26户贫困对象提供了就业岗位。

文教扶贫

弘扬文明乡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大港镇位于都昌县东北面,距县城45公里,地处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四县交界,由原来的大港乡和盐田乡合并而成,全镇人口2.6万余人,当地历史文化深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当地有一种流传盛久的民间传统舞蹈《打岔伞》,被该镇大田村《钱氏六修宗普》首卷记载为“奇艺”,每年上元灯节闹花灯跳《打岔伞》以求逢凶化吉、永保平安。大港镇积极搭建平台,大力引导群众开展此项文娱活动。

农闲时,不少农村都有打牌或封建迷信等其他不良习俗。因此,镇党委、镇政府还有意识组织、推广群众开展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倡导群众摒弃陋习、弘扬文明乡风、树立生活信心,积极追求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

不仅如此,大港镇在教育扶贫上也加大力度,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并实施精准识别、政策帮扶,不让一位适龄儿童因贫失学。

大港镇中学现有在校生391人、师资22名。自1958年建校以来,该校不断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连续四年全县中考第一的好成绩,相邻乡镇不少学生也慕名而来。

2014年,该校被国家人社部和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沉甸甸的收获来自于政府和学校的不懈努力。

扶贫没有死角。大港镇中学全体教职工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还对在校贫困生进行详细摸底,再次建档,保障教育扶贫资金严格落实到人。每一位老师还与贫困生结对帮扶,有的甚至是一对二,自掏腰包帮忙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目前,大港镇中学正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的“万师访万家”“小手拉大手”活动,文化乡风在大港悄然兴起。

易地搬迁

政府购房让贫困户居有其所


大港集镇荣获2016年省级“卫生集镇”光荣称号。2017年,该镇党委政府在这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宜居小镇上,从开发商手中购进了第一批50套住房,无偿给于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让他们居有其所。

10月24日,记者在大港集镇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看到,多数住房室内装修已接近尾声,贫苦户们年底就可拎包入住。

大港镇副科级干部曹俊春介绍,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安置标准为每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第一批50户227人已享受该项扶贫政策,政府买单,开发商还要对住房进行简单装修。第二批安置点的土地也已落实,目前正在做建设规划,届时,还将有300名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的保障。

“扶贫不能流于形式,要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既要做大事也要做小事。同时,还要降低扶贫投入的风险。”

面对记者的采访,大港镇党委书记成伟华说,扶贫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能盲目行事。镇党委政府已上下齐心搭建好平台,降低风险成本,主抓工业、农业产业扶贫,实施贫困户居住条件兜底,又不忘文化教育脱贫。

记者了解到,大港镇繁荣村已在2016年率先甩掉贫困帽子,阔步踏上致富的快车道。

成伟华也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至2017年底,该镇大田、盐田两个村也会相继脱贫,计划2018年里泗贫村、2019年丹山村陆续摘帽。至2020年,山青林秀的醉美大港将以崭新的姿态、如一颗明珠般的镶嵌在鄱湖大地上。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者:周学军  詹霞萍



22381.jpg (42.63 KB, 下载次数: 18)

22381.jpg

都昌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都昌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都昌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都昌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7-11-6 08:36:43 | 只看该作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7-11-10 08:38:51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的网络的层次上,竟然会有如此的文学巨匠,看来以我的阅历距离“达人”的境界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7-11-10 09:1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一下新闻,都昌新事件 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7-11-10 09:45: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亲情冷淡的时代,能够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可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在另一方面,作者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只能作些鸳鸯蝴蝶的文章。在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这篇文章比形散神聚更胜一筹。诸位见过大风沙没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7-11-10 11:20: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下有什么好吐槽的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7-11-10 12:44:54 | 只看该作者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亲情冷淡的时代,能够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可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在另一方面,作者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只能作些鸳鸯蝴蝶的文章。在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这篇文章比形散神聚更胜一筹。诸位见过大风沙没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7-11-10 14:19: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样的好贴多些,再多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7-11-10 15:49:45 | 只看该作者
由此而言,作者是性格是完善的,想必经历过家庭的其乐融融,也经历过种种人伦惨剧吧,把作者的创作潜质激发的淋漓尽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隐私条例|手机版|小黑屋|商务合作| 九江市罗莎数码影视有限公司 ( ICP备案号:赣ICP备14006325号 )

[loop]
{title}
{summary}……(阅读全文)

GMT+8, 2025-7-21 15:35 , Processed in 0.544312 second(s), 70 queries .

Powered by DCXW X3.2 Licensed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